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全国第23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那么第二证券,关于身心健康,我们应该了解些什么呢?
身体健康需日常呵护
1.什么是“健康四大基石”?
针对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理论,即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个人卫生习惯要点有哪些?
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来洗手。
衣服、被褥勤换洗。
勤洗澡,勤剪指甲。
早晚刷牙,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状况。
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肘或纸巾遮掩口鼻。
3.饮食卫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膳食应当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
提倡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膳食要清淡,少油、少盐、少糖,食用合格碘盐。
不偏食、不挑食,吃饭要专心,保持心情愉快,细嚼慢咽。
不吃零食,不吃霉烂变质等不洁食物。
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讲究饮水卫生,每天适量饮水。
什么是“心理健康”
1.什么是心理健康?第二证券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健全、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2.怎么知道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智力是否保持在正常水平。
能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意志上是否能做好自我管理。
是否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在人格结构上是否能够完整统一。
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心理特点是否与年龄相符。
心理健康尤其重要,劳动者心理健康需要重视。
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发的疾病。
1.劳动者如何运用《职业病防治法》保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劳动者要通过学习《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自己所履行的义务;学习和掌握相关职业卫生知识;自觉遵守企业所制定的各项有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自觉并正确地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及时报告。
充分运用《职业病防治法》赋予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包括享受教育培训权、健康服务权、知情权、卫生防护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和检举控告权、拒绝违章作业权、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决策权、工伤社会保险权、赔偿权及特殊保护权。
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着事实的雇佣关系,不管用人单位是什么性质、属于什么经济类型,是否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均可受到该法的保护。
2.预防职业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减少工人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
采取通风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查,确保这些项目完成后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
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
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
根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卫生标准,定期作业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职业病病人的诊断、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温馨提醒
职业病防治工作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的重要工作。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医生进行专业化的评估,想要了解更多情况,可到职业健康检测机构咨询。
活动规则:每人每天可答题1次,答对全部题目即可参与抽奖。
奖项设置:
一等奖 5名 奖品:米家豆浆机1个
二等奖 10名 奖品:米家电风扇1个
三等奖 50名 奖品:米家吸管杯1个
活动时间:4月25日至5月1日18点
领奖地点:38#8楼西区
领奖时间:5月7日至8日工作时间
联系人:小赵 13378346246
久联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